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

混凝土的痛苦—藏在混凝土里的那些秘密

2019-04-22 17:35:21

  题记:

  混凝土材料技术是土木工程行业最核心的技术之一。。

  混凝土带给我们的思考

  1、我们谈设计寿命50年?100年?这是怎么来的?这是无法经历,并总结的。大家知道,土木工程核心是经验感悟提升后的科学。所以这个设计寿命是个形而上的东西,并不存在现实意义。无现实意义,自然也无需遵从死守。

  2、实践证明,我们很多工程实践的寿命只有2年、3年、不到10年的很多。那么连设计寿命的1/10都达不到?我们这些图纸、标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每年投资量这么大,这是多大浪费啊?

  3、北京高强混凝土公司的李彦昌总说过一句话我感觉好有道理:“耐久性是最大的成本”,如果设计100年,运营了10年,那就说明浪费了90%,这样的工程就没有意义。

  4、所有隧道工程,最好的运营状态无疑于回到山体的原始堆积状态,那是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的状态,所以如何高精度模仿出山体原始状态无疑是最好的数学或力学模型!

  5、对于隧道,无论哪一种工程措施,最后都得借助于“混凝土发力”才能称得上有意义,所以,混凝土才是隧道工程根本的工作对象。(钢材也同理)。

  如今的标准规范基本都规定了各等级或各种用途混凝土的“最小水泥用量”(下限值),这个规定的依据是什么?完全是凭经验,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:浆体太少可能会不够拌合物工作性的需要,或水泥过少不足以获得需要的强度与发展后劲,甚至为了防止“偷工减料”。然而,这些规定的下限值是否合理呢?

640.jpg

  好混凝土的新特性

  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:首先是再强调【自填充混凝土】。

  1、通过混凝土自性提升减少对人的依赖、减少对管理过程复杂化、减少对设备与工装依赖。

  2、通过工装的提升减少对人的要求和管理环节的复杂化。

  3、通过人性改良消灭管理环节复杂化。

640 (1).jpg

  目前隧道混凝土质量的思考

  “在20世纪60年代高度成长期之前,熟练的混凝土工匠用手推车把混凝土一点点注入模具。当时的混凝土塌落度大约为10cm,这种现场浇筑的混凝土,品质优良,保存到现在也格外漂亮,观感坚韧而细密。其实泵送浇筑以前的混凝土质量更好。

  泵压技术虽然是一种进步,使现浇更方便了,而代价却是品质下降。追求经济性和效率的同时,质量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下降,因此,更需要有意识地通过控制用水量而获得更好的混凝土。“以上内容来自《结构设计讲义》内藤广 著/张光伟 崔轩 译

  目前,隧道施工质量和混凝土性能普遍堪忧,让我们来细数混凝土由材料、人员、机械、工作面、施工进度等造成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,这些事主要体现在:水泥瘦身、粉煤灰掺假、砂石材料差、减水剂低价中标、减水剂厂家技术人员业务和素质低下、机械设备与施工不匹配、现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、现场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相矛盾等。

  原材料的那些事

  >>>>

  瘦身水泥

  水泥厂家因一些主观。客观等因素影响,经常出现混合材严重超标、且质量差,细度超标(比表面积大于350m2/kg),水泥温度高等现象,导致混凝土和减水剂适应性不好,致使混凝土出现板结、泌水、提浆不足,包裹差,流动性差等现象,已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和实体工程程外观及质量。

  就水泥细度这个问题,大家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和关注。而且现在有些水泥厂单纯为了达到早期强度,将夏季配方的水泥细度设置到令人惊讶的程度,导致水泥颗粒非常细、比表面积非常大,直观体现就是胶凝材料需水量猛增,混凝土流动性下降。最关键的是过细的水泥,导致绝大部分水化反应都在混凝土浇筑早期完成,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缓慢——有的甚至7天以后强度就不增长了!要知道,优秀的混凝土应该是随着时间增长强度始终缓慢增加的。长期强度上不去,就会给未来的性能退化埋下了伏笔。

  >>>>

  粉煤灰的那些事

  这些年随着铁路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,以及环保对工厂排放废气要求越来越高,粉煤灰资源日益紧张,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造成假粉煤灰泛滥,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。

  (1)“真假灰”:如用煤矸石、石粉、砂等磨细而成。粉煤灰进场时,供应商有意在罐车表面装一层好灰,现场进场验收不严。按照现行的标准难以判定粉煤灰的纯度。

  (2)“脱硫灰”:为减少S02的排放所采取的措施。脱硫灰中含有CaSO3、CaSO4、Ca(OH)2、CaO等物质,CaSO3、CaSO4对水泥具有明显的缓凝剂作用,其中CaSO3的缓凝作用比二水石膏还强,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大幅延长。

  (3)“脱硝灰”:为减少N02的排放所采取的措施。使用脱硝粉煤灰生产混凝土时常出现一股强烈的氨气味;新拌混凝土中产生过多气泡,并上浮于混凝土表面;混凝土表面留有黄色斑迹或泡眼痕迹,严重影响表观质量。由于脱硝粉煤灰中的氨完全释放需要很长时间,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空气质量。

  (4)“浮油灰”:为提高燃煤效率,添加油性物质作为助燃剂,助燃剂不完全燃烧,在粉煤灰中存留油分,这类粉煤灰颜色黑、有异味,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表观质量,使混凝土产生泌水、缓凝等问题,甚至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。

  (5)磨细灰:粉煤灰磨细后表面玻璃体被破坏,使用效果差,粉煤灰的形态效应降低,失去“滚珠效应”。

  >>>>

  粗、细骨料

  颗粒级配、针片状颗粒含量、压碎值、含泥量不合格,因供应商所供材料为多料场,造成颜色不一。

  >>>>

  外加剂

  (1)母液不消泡,用K12引气,导致混凝土出现大气泡;

  (2)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,泌水、抓底和板结;

  (3)减水剂使用增稠,导致死浆,流动性差,气泡无法排出;

  (4)梁体混凝土不降粘,流动性差,施工困难大;

  (5)有些外加剂厂家水平差,混凝土的状态一味靠气去调整,造成混凝土容重低(有的容重达不到2300kg/m3),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。

  当不合格出现时,问题也就出现了。如何能拌制出具有良好的拌合物性能(流动性、黏聚性、保水性、包裹性)、较高的力学性能、优良的耐久性及体积稳定性(收缩小、徐变低)的混凝土?此时,所有的问题又得由外加剂来解决,而与外加剂“低价中标”相互制约。“外加剂不是万能的”、“试验人员也不是万能的”。

  >>>>外加剂的那些黑手

  以往的外加剂,相当一部分厂家都是糊弄:减水率普遍不足,小料能省则省;一些厂家习惯用纤维素、糊精、K12引气,来调整混凝土状态,导致后期强度不增长甚至倒缩;更恶劣的到现场调整时,趁施工单位不注意往外加剂中加水、加洗洁精。即便清除出场,进黑名单,过不了多久,挂别的牌子,继续招摇撞骗。

  究其根源在于:

  一、低价中标(如西卡、苏博特等厂家招标时是进不来的。过程中这些中小厂家玩手段,再涨价。);

  二、地材等特别是水泥(铝酸三钙、细度或比表面积、混合材含量等不满足要求)和粉煤灰质量(脱硫灰、脱硝灰、假灰)不稳定,而材料部分的问题咱们约谈厂家又无法解决;

  三、目前的规范起约束作用不足,有些材料明明有问题,是假的,可检测指标都合格。

  人的问题

  >>>>

  技术人员的问题

  这几年在现场服务发现一个奇怪现象,就是土木技术人员不懂混凝土,不参与试验,不懂仪器、不参与测量。从兰新高铁开始我就发现各种莫名其妙的裂缝,开始关注混凝土知识,后来接触了太多结构劣化案例,同时有幸接触了廉惠珍、覃维组、赵筠、宋少民等混凝土大师的文章,才慢慢明白,混凝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,已经不是理论源头的混凝土了。同时这几年也体悟到“土木工程师更应是杂家,是跨界工作者,是界面融合者”。

  当下很多人对土木工程行业的材料技术认识简单浅显。但这是土木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。技术人员应该宏观在手,微观在握。大至地质环境,小至水泥颗粒水化反应原理及过程都要明明白白才行。

640 (3).jpg

  >>>>

  操作工人的问题

  人都是有惰性的。曾到过一个项目,现场施工二衬混凝土,配合比和外加剂才调整不久,现场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已大于500mm,流速尚可。工人师傅却说,应该“再稀点”。所以某些时候工人恶意加水,不全是混凝土状态有问题,而是为了偷懒不愿意振捣和移动设备。

  隧道喷砼回弹量大不仅涉及水泥、骨料、外加剂,还有现在的操作手也有很大关系。有的工地就能看到:喷头不动一次喷到钢架平(28cm),喷到一半就垮了,接着再来。问操作手说“配合比不行”,现场技术人员也认同。有碱速凝剂有些不良产家就是用市面上的“水玻璃”稀释后卖给施工单位,反正也可以达到速凝效果,管它今后强度是否下降、是否释出物堵塞排水管,只要钱到手就行。真正追究责任,就一个“认识不足”。

  >>>>

  其他影响因素

  喷射混凝土大面积推广应用就在最近几年,技术积累非常薄弱,技术标准多为上世纪参考国外指标过来的,目前存在问题非常大:混凝土超耗大(回弹,也就是喷不上去),速凝剂多为有碱,喷射混凝土各龄期强度问题大,施工完成后析出物严重,容易导致结构劣化并堵塞排水管道。二次衬砌问题是:由于捣固难度大,所以强度问题比较大。最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是:水化热大、开裂比较普遍,导致运营后问题层出不穷,严重运营安全。

  试验员的那些苦恼

  (1)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,当混凝土状态出现问题时,不知道从哪里入手,不知道从哪里调整;

  (2)试验工作属于半体力半脑力,不同于其他部门。经常与各类材料、混凝土、土、隧道现场等打交道,部分工作脏、累;资料多,且每日的重复动作不变,“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”;

  (3)用于主体所有原材料均需检验,往往各级检查中试验室就成为检查的重点。检验批要对试验台账、施工日志要对试验台账、物资要对试验台账。2018年铁总发布“质量安全红线”,相当一部分内容,都与试验工作息息相关。现场试验工作量较以往有很大幅度的增长,如:回弹、取芯、雷达检测等外业,还要兼管拌和站。

  (4)因为“又脏又累又熬夜”的基本工作属性,“材料、结构物”只要不合格也都是试验上的无奈事情,以及试验工作专业性强上升通道窄,导致试验人员工作激情不足、动力不足,大部分不愿意从事试验工作。

  精品的工程需要精品的团队,从“人、料、机、法、环”多个环节精心管理、均衡质量与进度的关系,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各个部门协同合作,不扯皮、不推诿,勇于承担,隧道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控制。

640 (3).jpg

  总结一下:当下很多人对混凝土材料技术认识简单浅显。但这是土木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。技术人员应该宏观在手,微观在握。大至地质环境,小至水泥颗粒水化反应原理及过程都要明明白白才行。

转载自【思考隧道】公众号。


最新新闻更多>

文件信息更多>

最新中标更多>